close

html模版Uber是如何從狂飆突進走到創始人被無限期休假的? 摘要:

Uber,這一出行領域的獨角獸,一路狂飆突進的共享經濟大潮領頭人,為何會在短短幾年內醜聞纏身,引犯眾怒,直至管理層出現真空,創始人被無限期休假?

圖片來源/nytimes.com

Uber創立於2009年,在2012年,它被視為出行領域的“顛覆者”,獲得長久以來處於弱勢地位的乘客歡迎,更是迅速“擊敗瞭”企台灣註冊商標圖對其施加管控的波士頓及華盛頓特區城市立法者。

但隨著Uber規模越來越大,估值日益攀升,公司管理的弊端日益暴露。過去目空一切,以業績導向的激進價值觀和“兄弟會”作為,已徹底不符合現有的商業環境,更得不到公眾支持。

芝加哥一出租車司機抗議“共享出行”。圖片來源/slate.com

其實,Uber逐利的企業文化早在2012年就初現端倪。2012年紐約遭受颶風桑迪蹂躪台中商標權申請,發生危機後,Uber決定漲價,紐約市的約車服務價格翻倍,此舉飽受爭議。在2013年的暴風雪中,Uber的約車價格高達原價的8倍,出行人士被徹底激怒。

起初,隻有少數記者批評Uber的行為,而Uber的公關部門責罵記者作為回應。當出現瞭Uber司機有騷擾行為和舉止不當的新聞時,Uber的回應是“他們公司不對這些事件負責,因為每個司機都屬於外包工”。

但2013年之後,Uber的所犯的錯誤和醜聞越來越多,直至現在積重難返,導致管理層不得不大洗牌。

鈦媒體借此機會,以時間線的方式整理瞭Uber這幾年來被媒體公開報道的負面消息,看看這一共享經濟大潮的領頭羊,是怎麼為自己挖坑,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局面的(報道略多):

2014年1月,外媒Pando報道,舊金山一個因騷擾乘客而被停職的Uber司機曾犯重罪,還坐過牢。Uber拒絕解釋該司機為何能順利通過他們公司的背景調查。

同月,又有Uber的負面報道:舊金山的一個Uber司機在新年前夕,不小心撞死瞭一個六歲女童。這位司機也曾有過不當駕駛的犯罪記錄。

2014年2月,在接受GQ采訪時,卡蘭尼克發表不恰當的言論,並重申一位被Uber司機騷擾的女性乘客在撒謊。

2014年5月,Uber凍結在Breeze租車的司機的賬號,來打擊租車公司Breeze。Uber表示凍結賬號的原因在於租來的車子會有“監管模糊”之嫌,但有司機向Pando爆料稱,此舉真正的動機是讓司機選用Uber“青睞的融資項目”獲得購買新車的貸款。這位司機把該項目稱為“次級汽車貸款”,讓人回想起引發2008年金融危機的次貸危機。

2014年8月,科技媒體The Verge的記者凱西·牛頓收集到Uber想要破壞競爭對手Lyft的內部文件。CNN也根據Lyft提供的信息做出相關報道。同時,Uber也呼籲司機反對加州的一份法案,該法案旨在確保所有司機都有購買保險(鈦媒體註:在Google檢索“Uber司機搶劫”,有超過38萬條搜索結果出現)。

2014年9月,一位風險投資人發現Uber正在追蹤他——Uber在芝加哥的一個活動上與一位聽眾分享瞭這位投資人士的位置。Uber在德國被禁。Uber要求簽署瞭高端服務合同的司機要接送使用更加經濟版本的乘客,司機由此猛烈反擊。英國《衛報》報道Uber資助一個軍事化警察的貿易節目。

2014年10月,Uber發佈瞭一篇支持“誰說女性不會開車”宣傳活動的博文,但受到BuzzFeed發文質疑,因Uber將法國女司機統稱為“辣妹”,有性別歧視嫌疑,Uber之後刪除瞭該文。同時,舊金山一個Uber司機被指控摔爛乘客的手機,並且與乘客就事件對質。

Uber位於舊金山的辦公台中商標註冊查詢室。Uber估值一度高達7百億美元。圖片來源/nytimes,拍攝者Ryan Young。

2014年11月,BuzzFeed的記者本·史密斯報道,Uber高管晚宴上,一位高管提議Uber應該挖掘一些批評該公司的記者的私生活醜聞,他還特別提到Pando的薩拉·蕾西。“沒有人會猜到是我們做的,”這位高管說。

Uber的發言人曾告訴史密斯,Uber“有明令規定,管理層不能查閱記者的出行記錄。這些記錄都是Uber擁有的豐富的個人信息資源。上述行為都明顯侵犯瞭隱私和數據獲得的政策。我們公司的數據獲得與使用僅限於合法的商業用途。這些規定適用於所有員工。我們時常監督和審查數據的獲得渠道。”

但是,Uber紐約市的總經理卻登錄瞭BuzzFeed新聞記者約翰娜的Uber賬號,而自始至終,這位記者從未在郵件或各種形式的交流中給過他任何登錄賬號的許可。

史密斯的報道讓Uber上瞭《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和《紐約時報》的頭版。據悉,登錄約翰娜賬號的總經理受到處罰,但Uber沒有透露“處罰”到底是什麼。

2014年12月,《華盛頓郵報》報道瞭有關Uber數據安全問題的擔憂,指出Uber給雇員權限查看用戶的賬號,讓他可以看看“認識的人的記錄——包括一名著名政客的傢庭成員”。

2015年1月,美國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公佈瞭一份報告,指出Uber的算法可能導致司機賺的錢比開出租少。同月,《金融時報》報道,Uber阻止司機聯合發起集體訴訟。

邁阿密的司機通過媒體Pando向卡蘭尼克發表一封公開信,控訴他的“次級租賃”和欺騙司機的行為。同月,Uber在中國被禁。《衛報》報道,印度強奸案的受害者計劃在美國法庭起訴Uber。

2015年2月,Uber司機發起運動,想要在應用上加一個支付小費的功能,而卡蘭尼克表示反對。The Verge爆料,Uber青睞的汽車貸款提供商非法占用軍人的汽車。

2015年3月,Slate的記者艾莉森·格裡斯伍報道瞭一場決定Uber司機是雇員還是外包服務人員的審判,並指出外包服務人員應該“服務多為客戶,很大程度上能夠控制自己的工作,在有限時間內完成特定的工作,而且這些工作不屬於現有雇員的工作范疇”,但Uber威脅要暫停接單量低於90%的司機的工作。

聯合國婦女權能署叫停與Uber的夥伴合作關系,原因是Uber在涉及女性乘客和女性司機方面的公共表現糟糕。Uber破壞數據,損害司機個人信引發眾怒,導致Uber司機向公司提出瞭集體訴訟。

Uber司機上街抗議,手握標語“Uber,我們是你的司機,不是你的卒子”。圖片來源AP/Seth Wenig

2015年5月,在法律制定者敦促Uber進行司機背景調查,並對司機所需購買的保險種類提出要求後,Uber叫停瞭其堪薩斯的業務。

2015年6月,加州勞工協會規定,Uber司機是公司雇員,並非獨立的承包人。

2015年9月,一個加州的法官判定,Uber司機以員工而非獨立合同工的身份,對Uber進行集體訴訟。Pando報道Uber解決瞭自2013年起的非正常死亡起訴,但想讓保險公司買單。

2016年1月,Uber第二次減少司機獲得的收入比率。先前在Uber工作的司機發佈帖子,表示公司在剝削司機,引起極大的關註。

2016年2月,密歇根州大型槍擊案件的嫌疑人是Uber司機,而且他還在槍擊後接單做生意。

2016年5月,BuzzFeed報道瞭Uber有關性騷擾投訴的內部數據,以及Uber紐約市的總經理追蹤記者的賬號。Pando有關Uber的醜聞報道影響瞭Uber招聘女司機。

2016年4月,Uber支付一億美元,避免向司機提供員工待遇。

2016年5月,《福佈斯》報道瞭另一項針對Uber的集體起訴。外媒Politico寫道,Uber在新澤西州飽受批評,原因是“打種族牌”的同時,還想讓法律制定者不要實施相關規定。

2016年12月,Uber無人車正式在舊金山運營(鈦媒體註:匹茲堡為Uber公司的無人車登陸的第一個城市,舊金山為第二個)。不過尷尬的是,Uber無人車剛剛運營就闖瞭一個紅燈,並且被加州車輛管理局以缺乏許可的名義禁止上路運營。

2017年1月,Uber與美國監管機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達成和解,向全球范圍內涉事司機支付2000萬美元,以此瞭結FTC對Uber的指控。FTC認為,Uber在招募合作司機時誇大收入產生誤導,而且,Uber向司機提供的租車業務類似於金融危機爆發前銀行發放次貸的高風險方式。

2017年2月,前Uber工程師蘇珊·福勒在離開Uber一年後發佈瞭一篇震驚業界的博客文章《回顧在Uber非常非常奇怪的一年》,揭露瞭Uber高管對其性騷擾的內幕(鈦媒體註:該事件成為Uber近幾個月來企業文化被調查,高管離職,管理層大亂的直接導火索),Uber由此遭到調查。

美國知名科技博客Recode轉發瞭福勒博客披露的性騷擾事件詳情,並且饒有興趣地猜測,為何不當行為能在Uber陰魂不散。

《紐約時報》科技業記者麥克·艾薩克撰寫瞭一篇洋洋灑灑的報道,曝光Uber的工作文化,這篇特寫以英文和西班牙文同時發行。福勒引爆性騷擾醜聞後,卡蘭尼克當月召開會議,與公司上百名女工程師對話,卻並沒有在女員工道出公司存在“系統性問題”後認真傾聽員工的呼聲。

前Uber工程師蘇珊·福勒。圖片來源/static.vix.com

《紐約每日新聞》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Uber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在該公司的工程師、產品管理與科學傢之中,女性僅占15%。”據財經媒體彭博報道,Uber的一位高管被曝光在為前公司效力時曾有性騷擾的投訴,因此被迫離職。

卡蘭尼克本人也因為一段與司機爭吵的視頻被曝光而備受爭議。社交網站Twitter上掀起瞭聲勢浩大的“刪除Uber”運動,當月被註銷的Uber賬戶多達20萬個。

同月,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Waymo起訴Uber盜取瞭其商業機密(詳見鈦媒體報道《谷歌與Uber反目》)。

2017年3月,英國《衛報》報道,一位Uber的招聘經理在與一名女工程師談話時居然這樣為公司開脫:“性在整個科技圈都是成系統的。”加入公司未滿一年的Uber總裁Jeff Jones當月離職,並發表瞭一份言辭犀利的聲明,稱“現在形勢明瞭,我在Uber所目睹和體驗的都有悖我職業生涯中孜孜以求的信念和領導方式。我再也不能繼續在這傢用車共享公司任總裁。”

3月底,Uber地圖和商業平臺副總裁佈萊恩·麥克倫登(Brian McClendon)辭職,其表示,想回鄉從政,但將繼續擔任Uber顧問。

根據鈦媒體統計,那段時間從Uber離職的高管數量大幅增加,其中包括Uber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加裡·馬庫斯(Gary Marcus)、無人駕駛汽車團隊黑客查理·米勒(Charlie Miller)、Uber產品增長副總裁艾德·貝克(Ed Baker),Uber先進技術中心工程部頂級工程師拉菲·克裡科裡安(Raffi Krikorian)。

同月,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Tempe發生撞車事故。

Uber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Tempe發生撞車事故。圖片來源/theverge

此外,4位Uber員工向《紐約時報》爆料,Uber使用瞭一種名為“灰球” (Greyball) 的技術工具來對付執法部門。因為,Uber自誕生以來便面臨著法律上的困境,尤其是旗下中低端的UberX,很多司機缺乏運營資格,因此不少城市會認為這是非法營運。

執法人員往往采用釣魚執法的方式,即用Uber叫車,之後處罰不合法的司機,輕則開罰單,重則將車拖走。為瞭應對釣魚執法,Uber開發瞭“灰球”系統。

這一系統可以根據Uber積累的數據,判斷叫車者是否為執法者,如果是執法者,那麼該訂單便無人響應,或者顯示附近無車。這一系統獲得瞭 Uber法務部門的認可,並在美國波士頓和拉斯維加斯、法國巴黎、澳大利亞、意大利、中國和韓國等地區使用。

2017年4月,麥克·艾薩克又在《紐約時報》發文,曝光瞭卡蘭尼克的一系列劣行,包括以偵測欺詐為名收集用戶信息,違反瞭蘋果的保護個人隱私原則;Uber的人力資源部門對接到種種投訴置若罔聞,比如一名經理曾將杯裡的咖啡潑在下屬身上;卡蘭尼克和另一傢初創公司的合夥人將本應上交國稅局的員工個稅用來投資Uber,置朋友和顧問的警告於不顧。

據新銳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僅有4%的Uber簽約司機能堅持為Uber服務一年。科技媒體Recode還報道,一位女性高管出於“對甚至更多的戲劇性事件興趣寥寥”而離開瞭Uber。

2017年5月,美國聯邦政府對Uber利用工具規避法律展開調查。

2017年6月,卡蘭尼克被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包圍,有人批評他將公司為生產後女員工設置的哺乳室用來冥想;有報道指Uber炒瞭一名拒絕配合司法調查的高級工程師,還有20名Uber的員工因性騷擾的內部調查被解雇。

彭博社報道稱,57宗Uber人力資源部門的投訴還在接受調查;據Recode報道,在印度發生瞭女乘客被司機強暴的案件,一位Uber的高管竟然將受害女乘客的醫療報告向公司多人傳閱,其中包括卡蘭尼克和首席商務官埃米爾·邁克爾(Emil Michael)在內。

雖然事後該高管被解職,但埃米爾·邁克爾和卡蘭尼克都未受影響。邁克爾曾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特別助理。他在Uber負責公司全線具體業務的管理工作,與CEO卡拉尼克私交甚篤。

Recode獲得的一份電郵還顯示,早在2013年,卡蘭尼克就建議員工趁公司集體放假發生性行為。

2017年6月11日,Uber的董事會召開會議,全體董事一致決定,采納前美國司法部長埃瑞克·霍爾德所在律師事務所在為應Uber要求對公司進行調查後提出的建議,考慮讓埃米爾·邁克爾次日辭職,讓卡蘭尼克放假,假期多久由他自己決定。這次會議開瞭六個多小時,董事會還計劃任命阿裡巴巴董事龔萬仁(Wan Ling Martello)為董事會成員,吸納更多獨立董事。

2017年6月12日,埃米爾·邁克爾正式離職(鈦媒體註:直至發稿,Uber還有5個高層位置空缺。Uber也被網友戲稱為“真正的無人駕駛公司”)。

最新Uber管理層結構示意圖:淺灰色為Uber長期員工,淺粉色為近期可能上位的高管,水紅色為目前職務空缺。可以看出,在COO缺失的情況下,所有人都需向CEO卡拉尼克匯報,這種管理手段在現實中很低效。圖片來源/Quartz。

2017年6月13日,卡蘭尼克向全體Uber員工宣佈,計劃休假,歸期未定。他休假期間,Uber的管理委員會將負責日常事務。

彭博社獲得的Uber董事會報告副本顯示,在卡蘭尼克返工以後,董事會將剝奪他身為CEO的部分職務,指定一位獨立的董事會主席限制他對公司的影響。




報告共有13頁,列舉瞭47個Uber現有亟需解決的問題,如修正“Toe-Stepping(踩著別人上位,不惜給別人惹麻煩)”的價值觀;公平對待員工,強化反歧視和騷擾政策,制定透明的晉升制度,評估薪酬制度;加強人力部門的服務水平等。

2017年6月15日,外媒報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在對Uber的隱私保護行為展開調查。Uber有一名為“上帝視角”的內部功能,該功能讓Uber員工可以查看用戶的活動日志。

可能對Uber來說,遠眺未來,迅速作出長遠規劃不大現實。維護現有業務的規模和的正常運營,才是眼下第一要務。(本文首發鈦媒體,綜合自外網及公開信息。編譯/若離、唐筱然)



本文來源:鈦媒體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yg408l8e8 的頭像
    byg408l8e8

    梔子花的網購清單

    byg408l8e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