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輸出過多少“軟實力”?
編者按:美國文化和價值觀在全球“落地開花”,“好萊塢”電影功不可沒。同樣,不僅法國等歐洲國傢的電影有著廣泛影響力,一些亞非國傢也通過電影向世界展示本國的文化成果,比如,印度眼下正忙著慶祝“寶萊塢100周年”,尼日利亞的“尼萊塢”在非洲國傢頗受歡迎……那麼,中國的電影呢?海外市場有多大?對中國“軟實力”的貢獻能打多少分?如果說翻譯成斯瓦希裡語的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東非國傢熱播為中國“文化外交”打開一個新窗口,中國電影無疑是早已推開的一扇門。《環球時報》將圍繞中國以及其他國傢電影的“軟實力”進行系列報道,為中國電影成為“世界主流”建言獻策。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但中國電影進入其他國傢影院仍顯得十分“勉強”,中國電影也常缺席或無法在世界級電影節上獲大獎。各國百姓在影院看到的中國電影屈指可數,想依靠電影加深對中國的瞭解還有點難。商業屬性和藝術屬性對一個國傢的電影非常重要,大片也好,小制作也好,如果中國電影老是靠誇張的功夫動作,或隻盯著歐美華人社區,甚至還停留在配外文字幕翻譯的階段,肯定成不瞭國際一流。在《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文化差異是中國電影尚未完全“打動”外國觀眾的因素之一,但隻要多想想招,中國電影還是會逐漸成為一張中國拿得出手的“文化名片”。
《泰囧》推動的是泰國軟實力
《人再囧途之泰囧》在中國國內票房創奇跡,但在美國卻遭到冷遇。《泰囧》一在洛杉磯放映,美中電影節主席、美國鷹龍傳媒公司總裁蘇彥韜便與親友去觀看,但讓他吃驚的是,劇場裡除他們幾個華人外,隻有7名白人觀眾。《泰囧》在美國票房不佳,但在泰國還是帶來轟動效應。泰國《曼谷郵報》在評論《泰囧》時說,“歷史、動作、魔幻成瞭中國電影的符號,這些題材大量充斥在中國影片中”,而該片的成功是因為關註普通中國人的生活。泰國總理英拉前不久會見瞭《泰囧》主創人員,但很多人開玩笑說,這部中國影片更多地推動瞭泰國的“軟實力”,為泰國旅遊業吸引到大批遊客。過去半年,據《環球時報》駐泰國記者觀察,在泰國上映的中國電影數量很少,隻有部分影院放瞭《泰囧》和幾部中國香港導演執導的影片。類似的情況是,《環球時報》駐印度記者最近幾個月沒看到當地影院放過一部中國電影。
相比泰國,俄羅斯是放映中國電影比較多的國傢。過去10年,有近百部中國電影在俄羅斯與當地觀眾見面,但其中通過商業渠道發行並在正規院線放映的很少,主要還是在一些影展或電影節上放映。在法國,情況同樣如此。從5月中旬起,中國電影將大量登陸法國,先是13日開始的第三屆法國中國電影節,緊接著是戛納電影節,到6月中旬,還有巴黎香榭麗舍電影節。據《環球時報》駐法國記者瞭解,除巴黎外,還有馬賽等6個城市要在5月至6月間舉辦中國電影節,放映《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泰囧》、《飛越老人院》、《一九四二》等11部中國影片。
連續兩年擔任法國中國電影節技術顧問的諾埃爾·加裡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兩年中國的確出瞭不少好看的電影,有的甚至有成為經典的潛質。”加裡諾說,中國電影正在加快走向世界,質量提升得快,題材也更豐富,片中人物的表情、動作設計更加國際化,讓他一看即懂。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對喜劇片的需求加大,這也符合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不過,加裡諾說,總體來看,中國電影的表述方式還是過於中國化,此外,進入法國院線的數量還太少,一年最多五六部,而且主要是在小影院放映
電影情節常被抱怨看不懂
業內人士認為,與發達國傢相比,中國電影還缺乏足夠的競爭力與影響力。談到《泰囧》在美國的冷場,蘇彥韜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中國電影在海外推廣時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泰囧》是萬達收購AMC院線後推出的第一部中國影片,但並非全美所有AMC影院都會放映,也沒有在主流社會打廣告,這說明引進方瞄準的還是華人觀眾。洛杉磯一名熟悉電影業的人士告訴記者,美國發行公司引進華語片時,目標人群首選華裔,一般隻在十多傢離華人社區近的影院放映。如一周票房所得達到5000美元,就繼續上映,否則就下線。
美國加州港灣電影公司制片人傑瑞·弗士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很多接觸過中國電影的人抱怨說,中國電影劇情過於復雜,歷史片根本看不懂,現代片也很難理解錯綜的人際關系和時代背景。此外,美國人一般不太愛看帶字幕的外國電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中國電影走進主流院線。據瞭解,在中東國傢放映的印度、日本、韓國電影、電視劇基本都譯制成阿拉伯語對白。相比,中國的譯制片還是采用字幕翻譯的方式,讓人看起來費勁。
美國南加大教授、著名影評人斯坦利·羅森認為,《一九四二》、《金陵十三釵》都屬於讓美國人很難看懂的中國電影。好萊塢電影一般講述的都是所有人能夠欣賞,同時又不必完全理解這個國傢歷史、文化背景的故事,比如贏得全球票房的《阿凡達》。
亞洲影視聯合會是幫助提高亞洲影視產品及從業者國際競爭力的國際社團組織,該聯合會中國區總幹事張萬民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市場角度看,中國電影從業者大多缺乏國際視野,對海外市場的需求瞭解不足,不會用國際語境講故事。雖然很多國人對好萊塢動不動拯救地球的個人英雄主義故事不以為然,但這類故事的確能引發國際共鳴。張萬民說:“美國人摸準全球市場脈搏的功力把中國同行甩出幾條街。”他認為,美國掌控著世界電影話語權,印度是全球電影產量第一大國,而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電影消費市場,“如果給三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打分,美國可以打90分,印度65分,中國目前還沒及格”。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國電影人追逐票房收益遠遠勝過打造國際影響力的決心。
中國現實題材電影更受歡迎
在國際上,也有看好中國電影前景的聲音。法國電影委員會總監帕特裡克·拉馬蘇爾認為,中國電影已是國際電影市場上不可忽視的重要一員。法國電影人看到中國電影的崛起,正積極尋求途徑和機會與中國電影人發展合作。據瞭解,中國新生代導演王小帥執導的《我11》是與法國合資拍攝的,這部電影在法國院線上映後很受歡迎。還有即將在北京、巴黎同步上映的中法首部合拍長片《夜鶯》,深為法國觀眾所期待。法國中國電影節技術顧問加裡諾認為,中國電影可以通過真實、生動的畫面和故事,促使一些西方人改變對中國的錯誤或扭曲看法,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中國的現實。加裡諾說,他們為電影節精選中國影片,就是希望讓法國乃至歐洲觀眾觀賞中國的城市和建築,瞭解中國的歷史與傳統,發現中國的美麗和豐富,看到中國人是怎麼生活以及隨著經濟發展其精神上發生的變化。比如將在法國中國電影節上放映的《搜索》,就多層面地表現瞭中國人當下的現實生活。
美國加州港灣電影公司制片人弗士納認為,中國文化以細膩見長,而美國文化比較外向,這肯定會影響電影風格,但這種風格恰恰是他對中國電影的最大印象。弗士納強調,中國電影人應堅持最熟悉的表現手法,完全沒有必要放棄自身特色。談到如何讓外國觀眾也樂於欣賞中國電影時,他建議,中國電影不妨嘗試讓主要人物在劇情中變得更突出一些,讓不太瞭解故事背景的外國觀眾通過這些角色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喜怒哀樂,來認識中國社會的變化。宣傳手段應符合主流社會心理
韓國年輕的政府職員韓娜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因《色戒》在韓國上映以及與韓國影星合作演出《晚秋》,中國影星湯唯在韓國的人氣很高。她表示,隨著學習中文和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韓國年輕人越來越多,中國電影也比較受歡迎。專門引進中國電影的韓國希傑E amp;M集團表示,《唐山大地震》、《東京審判》等影片在韓國有一定市場。
一名曾在西亞北非工作過十多年的文化部官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電影還遠未進入當地市場,但這不等於當地人對中國電影一無所知,他們可以通過商業放映、電影節、官方舉辦的電影周或電影日等活動以及電視或網絡這四種渠道看到中國電影。上世紀70年代以來,《南征北戰》、《老井》、《芙蓉鎮》、《一聲嘆息》等中國電影在開羅電影節上放映,有的還獲得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2006年,張靜初主演的《芳香之旅》獲得第三十屆開羅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我的父親母親》、《一個都不能少》等影片在科威特放映時,不少觀眾為劇情打動,流下眼淚,有的掏錢要捐給特地來科參加首映式的主演魏敏芝。阿爾及利亞電臺音樂節目主持人魯特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就阿拉伯國傢而言,必須找到當地的電影營銷網絡,培養合適的經紀人,僅靠政府層面的宣傳似乎難以奏效。而中國電影走向海外,與其他國傢互辦電影節或合拍都是很見效的方式。據韓國希傑E amp;M集團海外事業部部長徐賢東介紹,為加強在電影文化方面的交流,中韓兩國自2006年開始在兩國互辦電影節,韓國曾以“年輕中國”、“多彩中國”為主題舉辦過四屆中國電影節。作為韓國國內唯一一個集中推介中國電影作品的活動,“2013中國電影節”將於今年6月在首爾開幕,《分手合約》等中韓兩國聯手打造的愛情電影將上映。
蘇彥韜建議,中國電影即使一時無法讓很多美國觀眾接受,但至少可以先在美國知名大學附近的影院播放,從吸引有國際視野的學生和知識分子入手。此外,還要按照符合主流社會心理的手段進行宣傳推廣。美國電影在中國推廣時也會極力放大電影中的所有中國元素,吸引中國人觀看,這種做法值得中國電影借鑒。
台中商標註冊申請如何申請商標台中如何申請註冊商標台中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留言列表